《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在语文教学中为“童心”烙上“中国印”

 
来源: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01
 
第5期2012年5月中小学教学研究TeachingResearch forPrimary andMiddleSchools在语文教学中为“童心"烙上“中国印"褚嘉耘(南通市实验小学,江苏南通226001)为“童心”烙上“中国印”,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,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植入民族的烙印、文化的烙印,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有民族情怀、民族节操和民族气概的现代中国人。正如于漪老师所说:“以精彩的课堂来感染、教育孩子热爱我们的母语,学好母语,会学母语,只有这样的办法才能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。”一、语文课堂:守望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几千年来,它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形态、价值观念、审美意趣。作为语文老师,我们应该用母语的营养培育学生的德性,滴灌学生的智性,激活学生的灵性。1.聚焦文化认同语文课堂要植根于中国文化,从中汲取玉液琼浆。真、善、美是中国文化的本源,在小学语文教学中,颂扬母爱、倡导孝亲的文本很多,从乌鸟私情的成语教学,到“香九龄,能温席,所当执,孝于亲”的《三字经》诵读;从《游子吟》的诗歌教学,到《月光启蒙》的散文品读;从《陈毅探母》,到《沉香救母》,再到《第一次抱母亲》,“母爱”闪烁着人性的光辉,穿越历史的长河,贯通生活现实与神话幻想,成为真、善、美的交集点。由于文化和体制的不同,中西方的赡养观念大相径庭。几千年来,血脉相亲、骨肉亲情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,养儿防老、侍奉长辈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共同价值观念。所以,我们的教学要立足文化的平台,把奉献关爱和感恩回报种植到儿童的心中。文化认同的关注多多:从乐府诗中一路走来的英姿飒爽的花木兰、从神话故事中奔月而去的嫦娥、石头缝里蹦出的孙悟空、泗水河畔游春的孔子、写字的怀素、治水的大禹、远航的郑和……历史的怀想,文化的溯源,为今天的孩子留住昨天的“根”,守住明天的“魂”。2.滋养儿童心灵“君子喻以义,小人喻以利。”君子为义舍弃,小人以利占有。假如,你既不是君子,也不是小人,怎么办呢?周国平说:“至人喻以情。”他渴望一种理想的审美人生。其实,对于儿童来说,无论是义还是利,都是远离他们性情的。他们既不懂得为义舍弃,也不懂得为利占有,他们的天性是真纯的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审美的情意人生似乎离儿童的心灵更为接近。语文学习,可以给儿童的心灵以丰富的营养,使他们的内心变得高贵起来。做事出以公心的祁黄羊、清正廉明的公仪休、爱民如子的孔繁森、为中国人争气的徐悲鸿、热爱祖国的詹天佑、身先士卒的叶欣、舍生忘死学科教学的谭千秋……语文教材中,一个个鲜活的形象,一个个感人的故事,把一颗“功德心”嵌入每一个孩子的心中,给予儿童“根性”的滋养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相合,生成语文素养,它是孩子整体素养的一种元素,而且这种元素会不断地放大、增值,甚至在他们的世界观、方法论中有所积淀。二、语文课堂:借鉴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丰富多样,灿若繁星。乐府民歌、先秦散文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,不同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鼎盛的文学样式;书法、绘画、音乐、曲艺、武术、杂耍,不同的艺术类型丰富着人们的审美感受。语文课堂就立足在这样丰厚的文化土壤中,吸取着丰富的营养,丰盈着课堂的内核。1.“变脸秀”川剧的变脸艺术魅力无穷,经久而不衰。舞台上,每一次变脸都获得满堂的喝彩。它古老而又神秘,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。“好玩”是儿童的天性,顺应这种天性,我们把“变脸”的概念引入课堂,作为教学的一种工艺。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内容、学生的心理相匹配,就能达到“人课合一”的境界。《爱因斯坦和小女孩》这篇课文记叙了20世纪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和一个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,发生的事情“小”,文中的女孩“小”,可正是这小小的童眼里映现出一个伟人独特的身影,正是这小小的事情中折射出不朽的人格魅力。在课堂上,笔者努力追求“好玩”与“好想”两大教学特色。“好玩”是尊重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,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。爱因斯坦这个老人的样子“好玩”,爱因斯坦和小女孩“办家家”似的交往“好玩”。为了达到“好玩”的境界,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“文本变脸”,把gg-段课文内容变成了学生这学期刚刚认识的剧本形式,鼓励学生演一演。师:能分清楚都是谁说的话吗?老师帮你们把它变个样儿,让你们看得更清楚。/师:认识吗?这是什么?/生:剧本。/师:同座两人分角色读一读剧本,注意要把人物台词读正确,读通顺。/(同座练习,分角色读剧本)/师:很棒!这么快就将剧本读正确,读流利了。同学们,如果要把这两个人物演生动了,还要注意什么?/生:还要注意两个人的语气。/生:人物还要有表情。/生:也可以适当地加一些说话时候的动作。/师:就请同座两人根据提示加上动作,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,再添加一些神情、动作,演一演。/(同座练习,一组同座到讲台上表演)/师:这段台词中有一段空白,同学们没有演出来。我们来看看爱因斯坦出门时的样子,N-想想你妈妈15第5期中小学教学研究2Q12生!旦!!!!堕旦竺!竺!!!!旦!竺!!!!竺型!璺!!!!竖学科教学课后“小练笔”是写自己喜欢的花。同学们模仿“荷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”与“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翱花”写法大胆想象,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隋。由此生发开翔的鸟儿”,自主品读“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去,以后陆续试写“假如我当家”“我站在领奖台上”“标龙应该长有羽毛”与“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点符号的争吵”“我心中的邓小平爷爷”“假如没有电”小,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”等表达准确的句子。“神奇的自行车”等习作,都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接着,再让学生用“我是XX龙”的句式,向大家介绍膀,尽情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,使习作饱含童真、童趣。自己喜欢的恐龙的演化过程,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四、悟“精准”句。促言之有度境展开想象,融入自己了解的恐龙进化的知识,自由练用词准确、语言生动是说明性课文的一大特点。阅说,同组交流。由此生发开去,以后陆续试写“我的小天读教学时,可以采用删减比较、对比朗读等方法引导学地”“我心爱的玩具”“请到我家来作客”“校园一角”等生体会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《飞向蓝天的恐龙》就有很习作,让学生从关注文本语言到模仿、借鉴学习表达,多表达准确的语句。例如:“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形成读写结合、相辅相成的良I生循环。化,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。”“一支”指的是恐龙综上所述,小学三、四年级语文学习,教师精心引导的某一个分支,而不是全部;“漫长的演化”不是突如其学生凭借文本读中领悟,仿中创新,特别是感悟一些典来的蜕变,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。型句式,运用这些“范式”模仿着说,模仿着写,再从仿到教学时,先引导学生自主品读,体会语句特点。如作,以读写迁移为突破口,求得学语文、用语文双丰收。删减比较、对比朗读“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,最(责任编辑:符洁)。p。.A、p。p、p、、)≯。p~1)p、、p。p。jp、、)≯\1)≯、、j≯、、≯℃opuptp℃pq≯℃≯℃≯℃P℃ptp℃户℃≯tp℃p℃pkp℃声℃Pt声℃户t户t声tpup℃PI≯℃户℃Pt户℃p℃≯tpqp(上接第16页)再读!/生:树林内外,百鸟争鸣,呼朋引伴,叽叽啾啾,似飞瀑落人深涧,如惊涛拍打岸滩,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。/师:这情景、这场面是何等的热烈,何等的壮观!让它持久一些,再持久一些!/生:树林内外,百鸟争鸣,呼朋引伴,叽叽啾啾,似飞瀑落入深涧,如惊涛拍打岸滩,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。滑音、撞音,弹拨、按弦,推挽揉吟,教师犹如一位技艺高操的琵琶演奏家,在他的启发推动下,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诵读课文的内容于复沓、回旋、交替中,烂熟于心,内化积淀。儿童好玩的天性、表现的欲望、学习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。三、语文课堂:创新中国文化儿童认知世界首先来自于自身的体悟。尽管“地球围着太阳转”人尽皆知,但儿童每天目睹的是太阳从地球的东边升起,又从地球的西边落下;尽管“月亮本身不发光”已是不争的事实,但是中秋之夜,儿童凝望的是一轮皎洁的明月。正是自身体悟与知识的习得带来的碰撞、疑惑、探索、验证、确认,使得儿童认识世界成为一种自发的、积极的、有趣的发现过程和创新过程。同时,他们的思想、他们的语言、他们的情感相应地发生着微妙而神奇的变化。所以,他们常常有“别样的体悟,另类的表达”。因此,在课堂上,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、更多的机会,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引领。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是杨万里的一首清新秀丽的小诗,描绘了一碧万顷、荷花映日的西湖美景。但是细读整首诗,你会发现这是一首送别诗,却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,更没有一般送别诗中的离愁别绪。这是为什么?作者究竟怀有怎样的情感?教学正可以在这样的悬疑上推进与铺陈。师:有人说,一切景语皆情语。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别友人林子方,怀着怎样的感情呢?/生:诗人可能18想用美景把林子方留住,因为他内心充满依依不舍的感情。/生:我觉得诗人就是想在这样的的美景中,为自己的好朋友送别。因为他希望好朋友以后一想起西湖的美景,就想起自己。/生:我觉得诗人现在可能很伤感,毕竟好朋友要和自己分别了。但是他不想让好朋友知道,只想让好朋友无牵无挂地走,所以不提送别,只谈西湖的美景。/师:你的意思是诗人用美景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淡淡伤感?/生:是的。/师:临别之际,依依不舍,这是人之常情啊!那同学们知不知道,林子方此行是干什么去呢?原来他得到皇帝的提拔,连升两级,调往外省做官去呢!同学们再猜一猜,诗人这时还会怎么想呢?/生:好朋友前程似锦,我应该为他高兴啊!/生:虽然马上就要分别了,但是我们的友谊就像这接天的莲叶、映日的荷花,会越长越美,越开越香的。/生:我就在这美丽的西湖边等着你。明年花开的时候,希望你能再回来看看我,看看这美景。至此,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古诗的意境之中,与诗人同喜同忧。古诗的解读洞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。有答案吗?没有。没有答案吗?有。多元的答案在学生的创新生成之中,需要每个人用心去倾听与思考。学生在自己的品读与感悟之中,创造出我们期待的却未必是我们预约的精彩,你怎能说这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创造与发展?语文学习,究其实质是为了儿童言语生命的创造和享用。作为自然生命体的学生在今天的学习中得到生长,生长的不仅有他们的情感,还有他们的理思;不仅有他们的大脑,还有他们的心灵;不仅有他们的当下,还;fi,f-电1r]的未来。而最最重要的,就是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文化的认同,在幼小心灵的深处立“根”树“魂”。为“童心”烙上“中国印”,是有爱国心、有历史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。(责任编辑:符洁)

文章来源: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网址: http://zgysybzyj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17051.shtml


上一篇: 奥运会的文化遗憾
下一篇: 自动化技术论文_D型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